首 页
新闻中心
政策动向
课题研究
教研动态
科研成果查询
课题成果查询
教育评论
实验学校
留言板
学坛新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坛新论
乡村教育要留点乡土味儿  
 
  姜朝晖

  只有走特色发展的道路,让孩子记得住乡愁,留住乡土味,乡村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学前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不单纯机械模仿城市幼儿园,不做“小学化”的学前教育,不脱离农村的山水土地……近日有媒体报道,两年时间里,一个名为“华夏乡村儿童启蒙教育”的项目在山西省、河南省一些村庄进行试验,“长势喜人”。周边地区的一些村民也到此取经,希望把这种以“亲情、亲自然、亲乡土”的教育模式引入自己的村子。

  众所周知,现在农村稍微有些条件的家庭,或者进城务工人员,都纷纷带孩子进城读书,哪怕是幼儿园,都认为是城里的好,从教育起点就想着彻底告别乡村。如何在乡村办好教育,如何确保乡村教育的质量,如何增强乡村教育的吸引力,成了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笔者以为,“华夏乡村儿童启蒙教育”项目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在于其暗含了乡村教育的规律和儿童成长的法则。乡村教育,究其本原来看,它并非是衰落、质量低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和城市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的是借助乡村的条件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最朴实无华的教育,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切身体验,从大自然中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在15岁之前,就应该在农村度过,接受最纯朴、简单的教育。甚至他表示,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这也就是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核。我国20世纪初包括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在内的一批教育家,都在探索乡村教育的模式,通过教育改变乡村。教育不仅对乡村有积极影响,乡村反过来,对教育也有许多正向功能。尤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适应社会化的城市生活和节奏,但相应地,从小就沾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性,许多孩子应该有的童真在一点点丧失,但若是放在农村,孩子就相对要单纯得多,简单得多。

  儿童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乡土气息的农村,正好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了一个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环境,并通过自然化的教育,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因此,乡村教育从本质上看,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有助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如果缺乏自然的教育,孩子的成长势必有所缺憾。

  但是,由于师资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乡村幼儿园能把农村娃留下吗?这也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困惑。笔者以为,相对于城市教育,乡村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的优势,山坡上讲课,田野里读书,生活处处是教育,孩子从小与花鸟虫鱼共舞,与山川河流为伴,这与工业化进程中城市教育那种对人性某种意义上的压抑和束缚,是有较大区别的。

  当前,我国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一定时期内,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矛盾仍将存在。这正好给乡村教育提供了难得的生长空间,而且乡村教育的优势,非城市教育可以复制。因此,乡村幼儿园的发展,应该有很大空间。但这种发展一定要充分结合乡村教育的优势,而不是照搬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只有走特色发展的道路,让孩子记得住乡愁,留住乡土味,乡村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学前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其实,不仅是幼儿园,村小也应该是这个发展路子,如此,我们农村教育才能走出不断式微的尴尬与困境。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助理研究员)

发布日期:2024-03-29
 
 
通知公告
新闻中心
国际教育政策与研究研讨...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努...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
第二届“一带一路”教育...
第六届海峡两岸教育论坛...
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
“大中小(幼)一体化体...
国外高考改革进行时
科研经费怎么管才能没问题
筑牢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
友情连接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文化交流网
中国科教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知网
新闻出版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万方数据库
龙源期刊网
 
Copyright© 2018版权所有:中国科研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