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政策动向
课题研究
教研动态
科研成果查询
课题成果查询
教育评论
实验学校
留言板
学坛新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坛新论
评价,迈向“意义生成”还是坚持“质量话语”?  
 
胡彩云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历史发展脉络大致可以概括为:对学前教育必要性的评价、对学前教育适宜性的评价、对学前教育有效性的评价三个阶段。

  在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开展得如火如荼时,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后现代主义者在对“质量”“标准”进行批判的同时,以“接受复杂性、价值、差异性、主体性、多视角和时空背景的观念”为基础,提出学前教育应向“意义生成”迈进。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工作呈现出“质量话语”欲舍不舍、“意义生成”欲求难求的尴尬局面。未来,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是迈向“意义生成”还是坚持“质量话语”?

  后现代主义者对“质量话语”的批判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学前教育领域,有一些研究者开始质疑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必要性,质疑制定教育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冈尼拉·达尔伯格、彼得·莫斯、艾伦·彭斯等人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质量话语”所提出的严厉批判是最具代表性的。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所谓“质量”“标准”等概念是建立在现代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逻各斯中心主义、普遍性、确定性等特征。他们认为当前的学前教育中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教育质量评价,就是将“标准”看作超验的客观存在,看作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就是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向着这种应然的理想状态靠近,而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同一的、确定的标准。后现代主义者把这些质量标准和发展目标称为现代主义基础上的“质量话语”。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发展心理学和儿童中心的教育学已经成为一种‘话语霸权’”,它和“质量话语”在方法上都强调知识的客观性,表现出强烈的标准化倾向,追求质量标准和儿童发展规律的普适性。而与质量话语相关的现代主义“评价”也遭到批评,这些评价被认为有逻辑实证主义认识论、标准主义信念等诸多局限性。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意义生成”

  后现代主义者提出,学前教育应向“意义生成”迈进。“意义生成”话语试图将学前教育背景化,认为学前教育是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中进行的工作,“教学工作是根植于生活和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的,不是一些脱离背景的抽象概念所能够轻易测量和归类的。”在“意义生成”话语中,人们不是试图通过测量手段等工具来呈现早期教育机构如何好或如何差,或者用某些儿童发展理论来衡量儿童有多“正常”,而是直接讨论早期教育机构、儿童和相关工作,把建构和深化对学前教育机构及其相关工作的理解置于首要地位(特别是教学工作),其目的在于研究实际情况并使所发生的事生成意义。

  “意义生成”话语把“评价”重新定义为“实践哲学”,认为对人类行为的调查更多的应转向使实践者可以“自行界定某一特定实践的合理性”。后现代主义的“实践哲学”是对标准纲领需求的超越。后现代主义的评价突出知识的社会建构性质,强调建构和深化理解的重要性,注重与实践者的对话并通过反思进行分析,认可并适应不确定性以及暂时性。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的评价观念强调实践、对话与反思,注重情境与个性,却忽略了评价标准的指引作用。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何去何从

  随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期、第二期的推进,我国学前教育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各地政府、各级研究单位制定了多种评价标准,对幼儿园教育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和改善。然而,当前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工作却呈现出“质量话语”欲舍不舍,“意义生成”欲求难求的尴尬局面。

  一方面,由政府管理部门根据各地方制定的幼儿园分级分类标准对幼儿园进行自上而下的质量评价。这种贴标签式的评价具有非常典型的现代主义“质量话语”的特点,即对质量标准权威性的推崇,以及对质量水平普遍性和同一性的追求。每到幼儿园级类验收的时节,各大幼儿园就开始疲于准备上级规定的各种标准化材料。这种即时性的质量评价,其实早已遭到多方质疑。

  另一方面,幼儿园实践层面采用幼儿发展档案袋、作品取样系统、学习故事等途径对儿童发展状况进行描述性评价。这种记录式的评价具有非常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意义生成”的特点,即推崇背景化的意义,夸大真实性、解释性、差异性。这种动态的叙述与记录方法固然好,然而在我国班级规模超大、师幼比超标、师资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只能有选择地对部分幼儿、部分故事做出极有限程度的真实评价。

  那么,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到底何去何从?

  其实,后现代主义的“意义生成”是对标准体系的超越。之所以可以谈得上“超越”,是因为标准体系已经存在,并且发挥了基础的指引、规范作用。后现代主义所要超越的是标准体系的普适性,要凸显出的是标准体系之外的个性和差异。因此,后现代主义要进行对话、解释,要生成意义,首先需要以标准体系为基础建立起质量的平台,之后才能在对话、解释、判断的过程中生成意义,彰显差异。

  因此,学前教育质量评价需要超越的是“质量话语”所代表的僵化、守旧以及对个体差异性和教育的复杂性的忽略,而不是抛弃标准和质量。我国是一个后发型的现代化国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还将处于对现代性的追寻进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建立合理的标准体系与评价工具,对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进行指引。

发布日期:2024-04-26
 
 
通知公告
新闻中心
国际教育政策与研究研讨...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努...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
第二届“一带一路”教育...
第六届海峡两岸教育论坛...
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
“大中小(幼)一体化体...
国外高考改革进行时
科研经费怎么管才能没问题
筑牢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
友情连接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文化交流网
中国科教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知网
新闻出版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万方数据库
龙源期刊网
 
Copyright© 2018版权所有:中国科研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