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政策动向
课题研究
教研动态
科研成果查询
课题成果查询
教育评论
实验学校
留言板
智库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职业院校怎样驶入企业培训蓝海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目前尚属一片待开发的蓝海,未来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日前,笔者对北京市、广东省、河北省、黑龙江省、湖南省、吉林省、江苏省、山东省、山西省、四川省等十余个省市的部分企业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我国企业职工的培训需求和参与培训的现状,为职业院校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提供对策建议。

  本次调研,着重了解了职工的学习意愿、学习内容、学习强度、学习方式和学习动机等,涉及的企业职工年龄多在26岁至35岁之间(占41.1%),工龄大部分在15年以下(占71.5%),学历则以本专科为主(占71.3%),多以企业正式职工为主(占66.5%),企业一线普通岗位员工居多(占55.5%),薪酬3000元以下人数最多(占45.5%),男女比例接近。问卷共回收4275份,有效问卷4267份。

  【调查】

  学习意愿:参与意愿强但完成率低

  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训练有素、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员工队伍的支持。因此,职工是否愿意参加各种继续教育,以及参加的程度是企业培训效果的重要检验。

  调研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企业职工个人提升意愿较强,72.3%的职工有过个人提升计划,17.4%听从组织(单位)安排,从来没有过个人提升计划的人仅占10.3%;但是在有个人提升计划的72.3%职工中,仅有31.8%的职工计划明确具体。从个人提升计划的实现情况来看,只有11.6%的人完全实现或者超预期完成个人计划,完成比例较低。

  企业职工学习具有自身特点,具体体现一是学习时间零碎,主要是利用工作之余学习。往往承受工作家庭生活的双重压力,难以有大段的时间安排学习。从调研来看,目前我国职工的工作负荷较大,需提高职工学习培训时间。目前无论是单位组织的培训时间还是个人自主学习时间,职工参加各类学习与培训每月花费的时间在“2-10小时之间”的占比最多:其中参与单位组织的培训学习时间在2-10小时之间,占比43.1%;个人自主学习在此时间段的比例为36.2%。就学习方式而言,职工个人自主学习时间超过参与单位组织学习时间。(见图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15-06/11/09/zhaif150620_b.jpg

  图自主学习与参与单位组织学习时间安排

     

  学习内容:与职业无关的学历教育最不重要

  培训内容决定培训质量,同时也直接决定职工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做好企业培训首先要了解职工培训需求,量身定做职工培训方案,进而提高职工培训参与率,提升培训效益。

  调查数据显示,职工对培训内容最感兴趣的有四个方面:一是与岗位有关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职业长期发展有关的能力培训;三是与职业有一定关联的知识学习;四是与职业有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学习。这四方面重要性的平均得分分别为84.8、84.280.879.2分,充分体现职工的“爱岗敬业”,显示出职工在自我成长上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与职业无关的学历教育被认为是最不重要的。(见图2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15-06/11/09/zhaif150622_b.jpg

  图企业职工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学习强度:知识密集型企业职工最爱学习

  企业作为职工培训的成本付出者和培训成果受益者,直接决定着培训的强度、力度和支持度。

  调查数据显示,不同性质企业的员工在自我培训和单位培训方面都存在差异。知识密集型企业职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职工,无论在单位组织培训方面还是在个人自主学习方面,每个月超过15小时学习时间的比例都是最高,分别占职工的16.8%24.7%。(见图3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15-06/11/09/zhaif150623_b.jpg

     职工中每月学习超过15个小时的比例

      

  因此可以说,职工参与学习培训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企业岗位工作需要。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应当是由企业各部门和管理层密切配合完成的一项管理内容。

  学习方式:不同培训内容采用的培训方式不同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有助于调动企业职工参与培训的活跃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学习、系统模拟等学习方式成为传统集中面授、大型讲座、案例讨论、实际操作等学习方式的良好补充。在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的背后,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适当的学习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不同的培训内容职工所偏好的培训方式不同。知识培训方面,更侧重网络学习、集中面授和大型讲座,占比分别为25.9%、21.3%15.5%;在技术技能培训方面,实际操作、集中面授和系统模拟等是最受欢迎的方式,占比分别为32.9%19.2%14.5%;在职业道德培训方面,大型讲座和案例讨论是最受欢迎的方式,占比分别为30.4%19.7%

  学习动机:提高经济收入是最大动力

  职工培训对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如何提高职工参与学习培训积极性成为当前企业培训的重要议题。

  调查数据显示,提高工资收入水平是职工参与企业学习培训最根本的驱动力。在社会竞争压力、提高工作能力、增加收入、职务晋升和个人学习兴趣这五个驱动因素中,增加收入的需求是激发职工提升自身素质的最大动力,28.9%的人认为这一因素是其参加培训最强烈的动机;提高工作能力是职工参加培训第二大激励因素,21.3%的人认为这一因素是其参加培训最强烈的动机;职务晋升需求是职工提升自身素质的第三大动力,个人学习兴趣和社会竞争压力对提升职工自身素质意愿的影响程度最低。(见图4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15-06/11/09/zhaif150624_b.jpg

  图企业职工的学习动机

      

  因此做好职工素质提升工作应做好工作能力与收入分配联动机制,加大岗位竞争力度,是促进职工提升自身素质的有力措施。

  【建议】

  加强校企合作,为职工培训量身定做培训课程

  培训内容直接决定培训质量和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课程开发是企业培训中的一个难点和短板,需要有经验的开发团队在清晰了解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开发出符合岗位特征和技术技能特性的专业课程。

  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课程开发能力的不足导致了课程资源贫乏、课程同质化程度高、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培训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

  职业院校具有的一批专业理论体系强,善于总结知识经验的专家教师团队,恰好可以弥补企业培训在理论系统方面的不足,因此应加强校企合作,职业院校要充分融入行业企业,与企业技术骨干、行业领头人共同确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共同开发出既有理论体系,应用性又强的职工培训课程,构建与职工学历水平和技能水平相适合的培训体系。

  提升培训质量,打造职业院校培训品牌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培训类型主要有学历教育、资格证书培训、短期技能培训、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岗位理论培训等。在这些培训类型中,仍以学历教育为主。

  机械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一项调研显示,企业提取的职工培训费用占到职工工资的2.85%,高于国家1.5%-2.5%的标准,但是这些经费中,学历教育占到47.51%,占了近半壁江山,其他的继续教育提升占6.16%,岗位培训占29.46%,其他培训占16.17%

  调研显示,当前占职工培训经费半壁江山的学历教育在职工最希望的培训内容中仅列第七位,与职工自身需求的培训内容有偏离。因此,改变现有的职业院校培训内容结构,打造职业院校培训品牌,提升职工培训质量是提升当前培训效益的重中之重。

  丰富培训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职业培训服务

  不同的培训内容,职工所喜好的培训方式也显著不同。但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举办的职工培训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培训过程中学员实践操作和情景模拟的机会较少,培训形式和方法枯燥单一,难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职工的参与学习积极性,阻碍学习和培训成果的转化。

  为职工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助力职工完成自己预想的培训计划,是建设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必要前提。

  抓住转型机遇,推动社会技能水平提高

  岗位需要是职工参与继续教育的原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企业急需技术素养强、技能水平高的劳动力,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这为职工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当前高技能、应用技术型人才成为需求的热门和紧缺就是最好的表现。

  职业院校应充分抓住这一转型时机,积极参与企业培训,一方面将学校系统的职业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体系应用到企业培训,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引入企业高层次技术人员,将新技术、新业务、新需求融入教学过程,提高自身在培训、发展方面的能力,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发布日期:2024-12-06
 
 
通知公告
新闻中心
国际教育政策与研究研讨...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努...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
第二届“一带一路”教育...
第六届海峡两岸教育论坛...
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
“大中小(幼)一体化体...
国外高考改革进行时
科研经费怎么管才能没问题
筑牢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
友情连接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文化交流网
中国科教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知网
新闻出版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万方数据库
龙源期刊网
 
Copyright© 2018版权所有:中国科研信息网